榮獲“五一獎章” 啟迪環境陳婷坦言:這份榮譽屬于大興安嶺每一名環衛工人!打印
發布時間:2025-04-29來源:“我在黑龍江”微博
陳婷,2016年進入啟迪環境下屬大興安嶺啟城數字環衛有限公司,任綜合管理員一職,負責文字材料撰寫、環衛事業宣傳以及工會等工作。自投身環衛事業以來,她始終以“記錄者”的身份扎根一線,用文字為環衛工人發聲。她深知,環衛工作常被誤解為“掃大街”的簡單勞動,但每一滴汗水都凝聚著城市美容師們的堅守與擔當,城市的每一分美好都彰顯著城市美容師們的無畏與奉獻。為此,她用心、用情將一線環衛工人的感人故事融入自己的筆端,用最真實的語言,講述最動人的故事,讓冰冷的文字煥發生命力,讓整個城市感受環衛人的蓬勃激情。
在撰寫重大會議材料時,陳婷堅持深入街頭巷尾,深入一線調研,與環衛工人談心交流。她發現,雪季時,許多環衛人在零下30度的嚴寒中清掃積雪,常常因長時間的戶外清雪工作導致衣服、鞋帽等濕透、凍硬,卻因文化水平有限難以表達內心感受,更難以表達冬季戶外工作的艱辛與困苦。于是,她以“拉家?!钡姆绞接涗洯h衛人們的日常,用“凌晨四點的路燈下,掃帚劃過積雪的沙沙聲”、“在凜冽的寒風中,彎著身子、牟足力氣向前推送拉雪車”等細膩筆觸,將環衛人的辛勞與尊嚴呈現在領導案頭,同時,通過相關媒體也將這真實的工作情景展現在廣大居民面前 。這種“接地氣”的寫作風格,不僅讓材料更具感染力,更成為各方了解基層的重要窗口。
為了讓外界看見大興安嶺的環衛精神,重新認識環衛工人,陳婷主動對接媒體,策劃了一系列特色宣傳活動。大興安嶺,素被稱為“高寒禁區”,每年的雪季在6-7個月,每一年度的清冰雪工作成為了環衛工作的一大重難點。那一年,在暴雪中,她帶領團隊,配合大興安嶺地區電視臺記者們頂著寒風、冒雪記錄清雪工作現場,鏡頭里推雪板劃出的弧線與工人凍紅的臉頰,各類型清雪專業機械轟鳴的作業聲音及浩大的作業場景,最終登上央視《新聞聯播》,讓全國觀眾見證北疆環衛人的風采 。疫情期間,她受邀大興安嶺地區電視臺,通過全網直播,向千萬網友講述環衛防疫故事:“凌晨五點的消毒水氣味,是城市蘇醒前的第一道防線?!闭宫F環衛人的抗疫風采:“疫情面前,始終堅守一線,做好常態化保潔的同時,消毒、消殺工作實施到位。”這段4分30秒的影像,成為大興安嶺地區環衛工作抗疫宣傳的標桿案例。
以文化人,點亮精神火炬。陳婷深知,提升環衛工人的社會地位,需從精神層面破局。她牽頭組織“慶七一”朗誦活動,帶領一線環衛工人自編自導自演三句半《環衛贊歌》,用幽默詼諧的表演贏得滿堂喝彩,向全區展示了不一樣的環衛工人,也打破了大家對環衛工人的刻板印象。在第二屆“感動興安人物”評選中,她力推家境困難卻撿拾棄嬰并像親生子撫養長大的齊清來,入選獲得好評。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工人的文化生活,更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的溫暖。
作為環衛工人的“貼心人”,陳婷始終秉持“工會是工人娘家”的信念,將關愛化作一件件實事。在送溫暖資金申報工作中,陳婷堅持“應享盡享”原則,卻常因政策條款要求駁回部分人員申報要求,遭遇誤解。面對質疑,她索性常駐一線,逐條解讀文件條款,通過一對一溝通,或是深入會戰地點,在現場為各小隊環衛工人講解分析文件內容及要求,通過這些有效的工作,她成功的化解了多起矛盾。同時,個別環衛工人因自尊心作祟,覺得報送送溫暖資格會讓自己的孩子丟面子、被別人看不起,陳婷在了解情況后,也會親自趕往該名環衛工人的工作崗位或是家中,與其談心,幫助其卸掉心中負擔,這些做法不僅再次獲得了環衛工人的好評與愛戴,更讓送溫暖資金真正成為“及時雨”。2021年,陳婷榮獲“大興安嶺地區解困脫困工作優秀個人”稱號。
針對環衛工人“吃飯難、休息難”的實際,陳婷積極爭取上級工會多建休息室。每月走訪調研,記錄大家需求:“王叔愛喝濃茶,得備個保溫杯”“李姐愛養花,搬幾盆花來增加美感,也讓大家能舒心……”這些細節讓休息室成為一線環衛工人的“第二個家”,也充分利用休息室的職能,成為了與一線環衛工人交心、開座談會、宣傳相關政策的場所,更讓工會“娘家人”的稱號深入人心。
從辦公室協理員到綜合管理員,陳婷始終保持著“歸零心態”。她常說:“環衛工作沒有終點,只有起點。”這份初心,讓她在近11年間累計撰寫材料超500萬字,推動3000余人次參與政策解讀,協調解決職工訴求百余件。2022年,陳婷榮獲“大興安嶺地區第十三屆勞動模范”稱號,這是對她近幾年工作的認可,也是對她認真負責工作的最大饋贈;2024年,加格達奇區長虹鎮人大組建完成,陳婷有幸履職長虹鎮人大代表,這也成為了她成為一線環衛工人發聲、繼續努力工作的動力。
榮譽是鞭策,更是責任。面對省五一勞動獎章的殊榮,陳婷坦言:這份榮譽屬于大興安嶺每一名環衛工人。我愿用一支筆,丈量環衛工作的厚度;用一顆心,溫暖城市角落的寒冷;用這份堅守,詮釋“勞動最光榮”。
來源:“我在黑龍江”微博